本期对话人物为小米MIUI商业产品部总经理米链负责人顾大伟。他谈到:大公司目前都只是试水区块链,比如领养猫、狗、兔子的区块链游戏,伸脚试试水,确认下自己是否能做。并且提及大公司做区块链的三点考虑:1、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增量价值是什么;2、天花板在哪,市场够不够大。3、可否等半年或一年后再投入?
在小米体系中,各事业部都有不同领域区块链的探索项目,而在顾大伟负责的商业产品部,则主要是区块链在营销产业的应用。顾大伟介绍,“我们2016年7月份开始,组建了米链团队,论证一两个月后,觉得这件事靠谱,于是正式启动了项目”。
顾大伟:之前小米营销和欧莱雅做数据对接合作,是为了了解和梳理欧莱雅和小米用户的重叠情况以及他们的线上行为。这是一个挺典型的从online到offline匹配的过程。欧莱雅的CRM匹配的是在线数据,根据手机号进行索引,而小米数据则是根据设备序列号,双方能形成很好的数据有效性验证。
小米大概有2亿多设备信息,但谁也不可能拿全部数据进行匹配。所以我们找了第三方数据机构,采用一定量的数据,通过哈希算法加密(一种象征意义上的加密)与第三方进行匹配。数据本身的严谨性要求高,因此法务必须审核,整个匹配流程的时间周期大概3周。
尽管机制看上去合理,但是整个过程中有太多人力环节,数据泄露风险大。值得注意的是,整个环节有个问题,数据被使用了,那么有没有可能数据还沉淀在第三方?尽管合同上不允许,但很多数据资产方还是会有所顾虑且效率较低,因为一般情况下,数据需要3周完成匹配流程,而且在匹配过程中,数据还在不断变化。那么如何提高效率?能否有一种机制可以替代第三方(指逻辑层面的第三方),让数据资产方直接跟广告主CRM对接?
我们从这个问题出发进行优化,找到了一种加密式方法,它跟区块链的“同态加密“非常接近,几乎是一样的路径。后来,我们和同行沟通,大家认为方式可行。
回顾起来,2015年我们进行了一次匹配,并2016年7、8月份的内部讨论中发现这件事靠谱。经过一两个月论证,我们在2016年10月正式启动了项目。
顾大伟:接着上面所说的数据匹配事情。刚开始只有3个研发人员。早期,只是一个可运行的Demo,不是概念,也不是白皮书。 2016年10月份启动项目后,就成立了米链团队。在数据匹配层面,原先匹配数据需要3周时间,现在大概只两三秒钟则可以完成。
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们开始探索区块链在营销和其他方面的适用性。回归本质思考,我认为区块链的主要的价值在于“数据资产保护”。
营销产业,很多涉及到数据资产商业化,但是如果数字资产得不到保护,很多场景则无法使用。数据资产保护的应用,又可以延伸到数字营销的动态样本库、联合反作弊等。
那么,怎么让数据资产得到保护?数据上链,这是第一步。在此,提一下米链团队的核心目标,在数据资产保护的前提下赋予了两层含义:第一,用户隐私问题;第二,通过保证用户隐私、数据资产价值,来实现商业化的提升。
顾大伟:广告营销业务占比大一点。另外,米链团队规模并不大,只有6个人,除此之外,小米还做了加密兔以及其他项目。加密兔,有点像区块链猫,针对C端用户。
解释一下加密兔,它属于稀缺性电子宠物,也就是数字收藏品。玩家可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兔子,长得不一样,本身并没有什么功能,就是用来娱乐的。这只是小米在区块链To C产品的一个尝试,并且这个团队也在尝试其他相关探索。
小米公司的区块链应用尝试氛围很活跃,包括前两天,我们刚刚举行了黑客马拉松,大概有200多人参与。另外,智能产品部也会不定期推出相关新产品。
问:我接触的很多人,对于区块链的理解深度都不一样,甚至存在一些差异。那么,您对于区块链的理解是怎样的?为什么区块链这个时候火起来?您是否赞同区块链将成为“互联网”一样的颠覆性技术吗?
顾大伟:我是很推崇的,只不过看不透的地方在于“区块链应用在多长时间会大爆发”。未来的很多应用场景,现在我们是想不到的。好比说,你现在有很多关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知识,换成10年前、20年前,你也没有办法想到,因为时机不对。
换言之,5年之后,用区块链场景讲一些之前的东西,现在的我们也接受不了。有句话是,用旧的地图永远找不到新大陆。我们想通过区块链改变现有场景,这个思维本身是死胡同,所以,我们需要重新思考。
我在96年上大学接触网络,到现在有20多年了。看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对于社会生活的改变,而现在,区块链是第三次让我这么激动的东西。
顾大伟:用一个浅显易懂的例子类比,你可以借我用一天你的智能手机,一天后再归还。但这中间发生了什么?手机的所有权没有改变,但你让出了一天的使用权,而且仅仅只有一天时间。
那么可不可以把“手机”换成“数据”呢?比如把数据文档整理拷贝给你,一天之后你把拷贝的U盘归还给我。事实上,这种情况下我很难确保你彻底删除了拷贝的数据文档,这也意味着我无法确保自己仍然拥有数据的所有权,除非基于一种绝对的信任基础,能证明数据的使用权借出去了,所有权不会被借出去。
在信息没有实际的标价情况下,信息扩散越多越好。但当数据、信息有价值的时候,并且价值越来越明显的时候,所有权和使用权一定要分离。
所有权保证数据资产不会流失,而使用权给出去的话,使用场景会扩大。使用权促进数据价值流通起来,促使整个经济体系空间变得非常大。
明白了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那之后会发生什么?很多场景可能我们都想不到,未来,人们可以把最隐私,最要命的数据可以放到链上,做一些之前想都没想过的事情。
对区块链的理解分两个阶段:一个是数据资产的保护;更进一步,是区块链保护的并不是使用权,而是所有权。
顾大伟:市场上,有很多数据提供方。比如,小米有很多用户数据,但是涉及到用户隐私,小米不能把这些数据授权给其他公司。在现在,没有区块链的情况下,给合作方使用权,同时所有权也给出去了。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严格控制使用权的时效和空间,以及使用场景,然后,区分所有权。区块链可以做到这一点。
实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后,数据价值可以在很多场景使用。比如营销区块链背后的一些场景,涉及到DMP、反作弊等。数字广告大都是通过用户数据实现效率和效果的提升。
问:延续上面区块链在营销产业的应用话题。我们听到市场上也有一些人正在质疑区块链在营销。对此,在您的观察看来,他们的质疑主要集中哪几个点?
顾大伟:区块链在营销领域的质疑,坦白说,我听得不多,宣扬的倒是挺多。但并不像金融,或者其他的公链金融宣扬的那么多,只是圈内的有些人在谈,大概一年前开始谈,但大部分人没有理解这个东西。
后来大家关注了很多公司开始做类似的方案,包括白皮书。他们都有一些很美好的愿望,因为我们一路走过来,知道坑在什么地方,最关键的是挑战在什么地方。
现在来看,有很多公司想要推进区块链应用于营销,这是件好事情,可以帮助普及教育,增加落地,但有很多关键点要解决。
那么,存在某些方面的质疑。第一,有人说,区块链来解决广告交易竞价,说延时过大,成本太高,但其实整个广告是非常复杂的,你想要用区块链替代所有事情,其实意义不大,竞价环节没有必要的放在区块链上。
把整个营销,分为投前、投中、和投后。先把投前、投后解决了,其实就解决很多问题。投中的话,最终有很多方案。投后,比如广告验证,投放规模、用户定向、人群占比等。
另外,关于广告投放的媒体白名单、黑白单。在营销生态里,要确保所有参与方有一定的信用基础,不是谁都可以进来。如果一个无名小媒体说有1000万用户,你信吗?不信。月活超过千万以上的,市场上没有几家。那么,如果他只说100多万,你不一定跟他玩,所以,进入营销区块链,成为重要的参与方,都需要一定的信用基础。然后,上链之后,能做到什么,如果造假的话,某种机制可以暴露他。
一个道理。比如,数据共建过程中,我们5个人一起来投票,针对这个用户怎么样,如果大家的投票结果高度一致,说明这个团队可信,或者这个团队串通一气,一起造假;如果大家投票高度不一致,说明这个不可信;如果4个非常一致,有一个不一致的话,那么不一致的这个要被淘汰出去。
每次投票过程是自动,也是一个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整个网络是自己验证过程的,这种机制在五月份,米链有一个新方式叫“TA验证模型”。
问:2018年开年,Facebook数据泄露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在你们的米链团队介绍中提到营销数据链,指出在保证各方数据安全,通过数据协作,然后提升效率,以及价值最大化。那么,能否解释下,如何保证数据安全?如何协作,以及进行效率的评估和价值最大化?
顾大伟:我不了解Facebook的技术细节,但大概知道他们通过某种接口,让开发者或者广告主,把很多用户行为数据下载到本地。其实在很多广告平台可以允许第三方通过API接入,本地化,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尺度问题如何把握,则看各家情况。小米在这块很谨慎,到现在,我们的数据也没有开放API方式,也不支持对接,目前我们只聚合信息。
但应用区块链之后,这些问题可以获得解决,之后可以比较放心参与到数据协作。在协作里,预设好“智能合约”,也即预定好要做什么事情,跑什么数据,跑完之后数据自动扔掉,区块链保证一个可信的计算环节。
关于效率问题。不光是数字营销,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经济体系也一样,交易越繁荣,效率越高。如果能够创造一个机制,让数据使用权更多的交易,本身是数据效率提升的一个佐证。原来数据只是小米自己用,以后,在不泄露用户隐私的行为下,很多场景可以用这些数据,价值和效率自然最大化了。
问:归纳为两点,数据用户隐私和数据资产保护的前提下,实现数据资产的商业化,那么,怎么形成数据协作生态?
顾大伟:区块链并不属于任何一家公司。目前,是很多第三方公司想做区块链,但单靠第三方很难做起来。
做起来的前提是:真正有资源参与进来。就像打麻将,不是有一副麻将牌就可以玩麻将了,而核心是,你要找一些想玩的人,至少凑四个,才能成局。
很多第三方的公司在想区块链应用于营销。但是问题是,能不能找到能一起玩的人。小米现在更多的是拿了一副麻将牌,然后看看,怎么让大家一起来玩,小米愿意贡献资源。
其中,涉及到数据资产的问题。但很多第三方是没有数据资产的,所以,他们怎么说都行,然而,真正有数据资产的不敢用这个技术,担心数据泄露、不安全。小米拿技术开源,同时把数据放上去,说明我们对于数据资产可以得到保护有足够信心。
问:对于您上面说的观点,我是认同的。行业也有个类似观点,说“真正能做数字营销区块链的都是大公司,就是像有很庞大数据或者其他资产的公司?
顾大伟:一定需要大公司参与,但更需要行业的指导,要达成共识。比如,我们正在跟中国广告协会推进这个事情。
除此之外,还需要广告主、媒体方、数据方、包括第三方技术平台都参与进来。当很多人齐的时候,我们可以找一个大家信任的第三方来做这件事情。
但前期,需要有人带资源进来,不管你是数据资源、媒体资源,还是广告预算都可以。像IBM,联合利华,他们尝试了很多区块链营销的东西。
顾大伟:这些尝试都可以,什么时候你发现本质变化了,比如除了联合利华,其他媒体方也加入进来,而并不是两三家公司。
联合利华属于需求方,IBM属于技术提供者,所以,我们还需要数字资产提供者,以及其他广告主、媒体方加入。比如,Google、Facebook、Snapchat等。当很多玩家进来之后,才能真正落地、锤实了。
顾大伟:在进行数据资产保护,用户隐私保护前提下,参与数据协作。这个很关键,就是不通过数据交换方式进行数据协作。
问:但还涉及一个问题,用户数据所有权归谁、以及用户数据价值回归问题?比如,我买了小米手机,在小米平台里面有我的数据,那其实本身的数据最终拥有权应该归用户,然而,现实是小米,它已经得到了这些数据,可以贡献使用权,但是小米平台,以及广告商都在使用我的数据,那么,使用数据的价值回报应该给谁?现在有很多公司在做区块链项目,他们可能说,数据使用权的价值回归给用户自己,您怎么思考这个问题?
顾大伟:这也是目前Facebook、Google、百度、腾讯等遇到一致问题,所有以互联网广告为赢利模式的互联网公司遇到的共同问题。
你说亚马逊、阿里,有没有使用用户数据进行商业化。目前,几乎所有互联网企业都是基于用户数据,进行广告服务。如果把这些权利全部收回给用户,大公司不能用的话,那么,所有企业都没法运作了。这是现有经营模式决定的大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就要看Facebook、Google、腾讯等怎么处理。Facebook代表最严、规模最大的一类型公司。今年,欧盟新推的GDPR更严,他们标准定义好,其他类似小米公司严格按照行业标准来,行业达成共识,大家一起跟进。
至于第三方提到的帮助用户夺回数据价值权益,包括之前,很多人在讨论数据所有权归还用户,用户贡献数据,用户从中获益。
但其实,用户已经获益了,小米手机很便宜。小米商业模式并不是赚中间渠道价格,而是通过互联网的商业模式,通俗理解,羊毛出在猪身上,用To B方式来分担 To C成本。涉及到所有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问题,就不是简简单单的事情。
顾大伟:跟腾讯那边有沟通,阿里的话也是在考虑,他们很多区块链工作是在金融、物流、个人支付等领域。
顾大伟:To C场景应用。To B的话,相对比较明确,看大家执行,像金融、营销其实大家想的都差不多,只不过你需要找合作伙伴一起来做,大家都有自己的玩法和规则,能不能凑成一个局看各个团队执行力。
然后,最重要的,并且现在并不清晰的,值得考虑讨论的是To C应用场景问题。我更关心场景,并不担心区块链的技术瓶颈。
顾大伟:我看了几百份白皮书。很多东西都感觉挺靠谱,能落地,但也看起来并不是那样靠谱,需求并不是那么强烈。比如去中心化,真的需要区块链去解决吗?还是说,真的需要区块链吗?To C的很多项目经不起考究。
从落地可能性来说,游戏等一些虚拟资产领域有可能,但它也涉及到加密货币属性,这也涉及到政策监管问题。另外,金融是挺靠谱的,金融分To B和To C场景,金融是相对数字化比较高的一个行业。
问:您说看了几百份的白皮书,会觉得有的靠谱,有的不靠谱。那么,从哪些关键因素衡量一个项目是否靠谱?
顾大伟:首先,解决的场景是不是真的存在信任问题,有多大的信任问题;有区块链和没区块链价值区别是什么?
第二,如果发现区块链确实能解决问题,那么市场规模有多大。有些东西,就拿营销白皮书来看,不到10份,可能七八份相关的,他都讲技术没讲规模,广告主很在意规模,或者对有些技术来说,他解决某一个行业,这个行业本来就是很小的一个市场,可能一两亿美金市场规模,那么,区块链再做也无济于事,规模效应很重要;
顾大伟:我就买了0.1个比特币,表示我关注这个东西。但其实,它的涨涨跌跌是有统计学在里面的,技术没问题。我还是非常的笃信,区块链市场能做成。
现在大家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数字货币有价值,但为什么值10万人民币,或者多少人民币,我也不知道,这是一个共需,竞争关系或者政策风险,还有市场资金波动等问题。
顾大伟:不一定颠覆,它相当于下一个阶段,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是一小步,到了区块链,则是一大步。可以这么说,区块链是人类文明数字化进程,非常重要的一大步,也许五年,也许十年,也许三年。
但,我觉得十年肯定会有挺大的改变,然后也许五年,但现在能感觉,所有的进度发展变快了,超出你的期待,也许三年就可能发生了本质的改变。
Tags:行业新闻以上就是顾大伟:小米试水区块链,从米链说起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喜欢。